学校举办两赛获奖教师总结交流活动
发布时间: 2025-10-24 浏览次数:10
本网讯 为进一步沉淀教学竞赛经验,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落地,助力学校教学竞赛成绩再攀新高,10月23日下午,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织我校历年教学创新大赛(简称“教创赛”)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(简称“青教赛”)获奖教师,开展专题总结交流活动。

成果复盘:萃取竞赛智慧,凝聚教学共识
活动伊始,获奖教师代表围绕“比赛成果梳理与参赛心得分享”展开热烈交流,系统回顾了我校在两大赛事中的历年表现,从“课程创新设计”“课堂教学展示”“教学反思答辩” 等核心环节,提炼出我校参赛作品的优势领域——“参赛赛道的正确选择”、“聚焦真实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”“AI助课的教学创新”成为高频关键词。“备赛不是‘孤军奋战’,组建跨学科团队很关键!”教创赛国赛获奖教师胡安琪结合自己在国赛现场的经历分享道,“打好教学比赛需要团队作战,每个成员在备战比赛中做到分工明确,个人作战难免孤立无援,很难在比赛的各个流程都能做到最好。”青教赛获奖教师马婕强调“以赛促教”的本质:“备赛过程也是重构日常教学的过程,从教学目标拆解到课堂互动设计,每一步优化都能反哺平时教学,让课堂更有吸引力。”老师们的分享既有实操方法,又有理念升华,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“避坑指南”与“成功经验”。
建言献策:聚焦教学改革,锚定发展方向
在“对学校混合式教学推进的建议”环节,部分教师结合实践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三方面关键建议。一是优化教学管理机制,建议赋予教师一定的学生选择权利,允许在学生学习1个月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并完善学生准入标准;二是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,明确开课前需向学生清晰告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内容,在此基础上组建试验班开展教学;三是强化支持保障,希望学校能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师给予充分认可,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,为教学改革注入更多动力。四是“优化评价”,将“线上参与度”“小组协作成果”等过程性指标纳入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,更全面地衡量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成效。

随后,围绕“提升学校教学竞赛成绩”的议题,教师们从“学校支持”与“团队协作”双维度提出策略。在学校层面,建议建立“备赛帮扶机制”,由往届获奖教师担任“参赛教师导师”,提供一对一指导;设立专项备赛经费,支持教师采购教学道具、对接技术服务。在团队层面,倡导“跨届、跨学科经验共享”,定期举办备赛沙龙,及时传递赛事评审偏好变化、材料提交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,形成“全校备赛共同体”。
赋能未来:沉淀经验成果,推动教学提质
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对教学竞赛经验的系统复盘,更是对学校教学发展方向的集体思考。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:获奖教师是学校教学创新的‘排头兵’,他们的经验与建议,既是对过往工作的沉淀,也是对未来教学改革的指引。后续我们将把此次活动的成果整理成册,推动经验转化为实际举措,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,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更强动力。(文/图:徐洁;一审:许丹丹;二审:范晨晨;三审:胡大洋)
